2018-07-09

留个爪吧

在台湾开会又才能再次打开这个尘封多年的博客,留个爪。

2014-01-08

重新开始

呵呵,到了米国这边又可以使用这么舒服的blog服务了。时间一晃过去了7年,bolg已经不流行了,现在都是微信和微博的时代。

有空还是在上面记录一些东西吧,今天能把Google的所有服务都使用上,真是太爽了。

2010-03-17

西南大学ipv6设置


应广大同学的盛情邀请,特发布西南大学橘园园区ipv6设置,各位同学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一步一步设置,希望使用上ipv6以后可以给同学们业余生活增添乐趣。你们快乐我也快乐,呵呵
 
1. ipv6的安装
首先打开Windows开始菜单,找到运行选项。
 
 
在对话框中输入cmd
 

 
出现下面这个框
 

 
下面由于XP和Vista的不同,所以请各位注意
(1)先我们说说XP
输入inv6 install  回车(注意空格)
 

 
然后输入 netsh 回车
 

 
再输入 interface ipv6 回车
 

 
再输入 isatap 回车
 

 
再输入 set router 10.1.18.33 回车
 

 
最后输入 exit 回车(郁闷,中间把命令输错老,呵呵)
 

 
现在就可以访问ipv6的网络老。
 
(2)Vista或者Win7
 
其实Vista或者Win7已经默认安装了ipv6协议,所以上面只要不运行inv6 install 这一步,后面的设置和XP的一样。
如果安装有问题,再联系我。

2. ipv6的资源
我们为什么要用ipv6的网络,基于的是因为ipv6是下一代互联网,且现在是免费开放。一句话,在西大不登录就可以上外网。
最简单的资源我们只需要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http://daohang.iceway.cn/

点击上面ipv6的地址就可以了,上面是一些大学的在线电视,资源丰富。
 


看电视可以用RabbiTV,需要的同学联系我,飞秋传给你们。
BT是我们用得最多的,现在我用的是上海大学的乐乎BT,资源丰富,且一般不存在种子没有的尴尬,只要访问http://bt.shu6.edu.cn/就可以,第一次可能要注册,标准步骤,我不赘述老。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乐乎BT需要使用uTorrent软件。
 

 
如果要上外网,只要在通常的地址输入".sixxs.org"就可以,
比如
或者
其他输入方式
注意红色.sixxs.org的输入位置
下面附上学校bbs上介绍的一些资源,大家可以慢慢使用。
 
 
 
下面是其他资源
 
 
Remark: 学校的ipv6有时候要抽风,可能出现断网现象,学校网络问题,没有办法。早上起来看凤凰卫视的新闻早班车没问题,很流畅。
 
还有什么需要咨询的,请找我。

2010-03-09

桌面

秀秀我现在的桌面,哈哈
 

ipv6

兴奋,学校的ipv6我们也可以用了,现在可以节约很大一笔网费(虽然我一个月才用10块)。更关键的是,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利用。现在的问题是网络还不够稳定,希望学校把这个弄好点。

2010-02-28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

过年回家,家里只要有小孩子都要看这个,先觉得幼稚,看起来没什么意思。
 
今天没事,看看电影版的如何,结果马上就被吸引老,简单的快乐,台词幽默,加上今天是元宵。大家有空就看看吧,能找到你喜欢的!
 

2010-01-10

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

下面是中国天津南开大学数学博士生Xiaochuan Liu翻译的陶哲轩的文章《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陶老大自然是给出了否认的回答(否则会被骂死),但是这个问题呢,陶哲轩眼里的天才的定义可能不一样,他写这种文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中文地址: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 (译自 陶哲轩 博客)
 
英文原文:Does one have to be a genius to do maths?
 
鉴于中文翻译的文章位于wordpress.com上,随时可能从中国大陆消失,复制到下面:
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个大写的:!为了达到对数学有一个良好的,有意义的贡献的目的,人们必须要刻苦努力;学好自己的领域,掌握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和工具;多问问题;多与其他数学工作者交流;要对数学有个宏观的把握。当然,一定水平的才智,耐心的要求,以及心智上的成熟性是必须的。但是,数学工作者绝不需要什么神奇的"天才"的基因,什么天生的洞察能力;不需要什么超自然的能力使自己总有灵感去出人意料的解决难题。
 
大众对数学家的形象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这些人似乎都使孤单离群的(甚至有一点疯癫)天才。他们不去关注其他同行的工作,不按常规的方式思考。他们总是能够获得无法解释的灵感(或者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突然获得),然后在所有的专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在某个重大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的进展。这样浪漫的形象真够吸引人的,可是至少在现代数学学科中,这样的人或事是基本没有的。在数学中,我们的确有很多惊人的结论,深刻的定理,但是那都是经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积累,在很多优秀的或者伟大的数学家的努力之下一点一点得到的。每次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理解加深的确都很不平凡,有些甚至是非常的出人意料。但尽管如此,这些成就也无不例外的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全新的。(例如,Wiles 解决费马最后定理的工作,或者Perelman 解决庞加莱猜想的工作。)
 
今天的数学就是这样:一些直觉,大量文献,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在大量连续不断的刻苦的工作中慢慢的积累,缓缓的进展。事实上,我甚至觉得现实中的情况比前述浪漫的假说更令我满足,尽管我当年做学生的时候,也曾经以为数学的发展主要是靠少数的天才和一些神秘的灵感。其实,这种"天才的神话"是有其缺陷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定期的产生灵感,甚至都不能保证每次产生的这些个灵感的正确性(如果有人宣称能够做到这些,我建议要持怀疑态度)。相信灵感还会产生一些问题:一些人会过度的把自己投入到大问题中;人们本应自己的工作和所用的工具有合理的怀疑,但是上述态度却使某些人对这种怀疑渐渐丧失;还有一些人在数学上极端不自信,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
 
当然了, 如果我们不使用"天才"这样极端的词汇,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时候,一些数学家比其他人会反应更快一些,会更有经验,会更有效率,会更仔细,甚至更有创造性。但是,并不是这些所谓的"最好"的数学家才应该做数学。这其实是一种关于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很普遍的错误观念。有意义的数学科研的领域极其广大,决不是一些所谓的"最好"的数学家能够完成的任务,而且有的时候你所拥有的一些的想法和工具会弥补一些优秀的数学家的错误,而且这些个优秀的数学家们也会在某些数学研究过程中暴露出弱点。只要你受过教育,拥有热情,再加上些许才智,一定会有某个数学的方面会等着你做出重要的,奠基性的工作。这些也许不是数学里最光彩照人的地方,但是却是最健康的部分。往往一些现在看来枯燥无用的领域,在将来会比一些看上去很漂亮的方向更加有意义。而且,应该先在一个领域中做一些不那么光彩照人的工作,直到有机会和能力之时,再去解决那些重大的难题。看看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早期的论文,你就会明白我的意思了。
 
有的时候,大量的灵感和才智反而对长期的数学发展有害,试想如果在早期问题解决的太容易,一个人可能就不会刻苦努力,不会问一些"傻"的问题,不会尝试去扩展自己的领域,这样迟早造成灵感的枯竭。而且,如果一个人习惯了不大费时费力的小聪明,他就不能拥有解决真正困难的大问题所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性格。聪明才智自然重要,但是如何发展和培养显然更加的重要。
要记着,专业做数学不是一项运动比赛。做数学的目的不是得多少的分数,获得多少个奖项。做数学其实是为了理解数学,为自己,也为学生和同事,最终要为她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为了这个任务,她真的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拼搏!
 
注:刚写第一段的时候,本来想写"坐着说话不腰疼",后来想着有些不对劲,网上一查,果然应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对应的是"跪坐着说话腰疼",出处为以前也有坐的动作,但不是我们现代坐在沙发上舒适地坐,而是双腿近乎跪着,然后屁股撂在脚后跟上,有点日本电视剧里出现的女子坐的神态,坐久了,重心向下,会腰疼的。所以相比坐着说话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据说典故(信可,不信也可):话说孝公宠臣景监将商鞅(卫鞅)引荐给秦孝公,孝公在朝殿与商鞅纵论天下治国经纶,景监作陪。当时孝公端坐,商鞅、景监长坐(即把膝盖跪于地双足垫于臀下),自晨昏畅谈至日暮,商鞅说到激扬处忘形于礼,起身立于殿中侃侃而谈,浑然不觉。景监长跪一日,身心俱疲,见君臣并无结束之意,遂频频向商鞅暗使眼色,意即打住。但商鞅并不理会,直至二更才由孝公打断,赏赐御膳而去。席间商鞅问景监为何频使眼色,景监道我跪得浑身都麻木了,酸软如泥,你倒站着说话不腰疼。后来这句话就流传下来了。

2010-01-05

想那青春年少时


除了老大,都在了。后面还是我的第一台电脑。
 
 

这个就是全家福了。(嘉陵江边)
 
 
 

我们最终失败,而且手上掉了一大块皮,可是,大家很开心。看看毛兄那个劲头。我看不见,在最后面
 
 
大磨滩的野炊,还记得否?

2010-01-04

2010

距离2012时间越来越近,这个元旦在重庆耍得很开心,谢谢哥哥和嫂嫂的热情款待!
 
回到熟悉的校园有种莫名的失落感,我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这种失落感会很长时间伴随我,因为已经习惯,所以已经漠然!
 
刚写完的时候知道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也许我永远只有期待新的一天,期待新的开始!

2009-12-31

如何跟踪最新科研进展

呵呵,为了迎接新年,特发此贴
 

一直以来为了查阅最新的文献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这里我只指出我自己的一点感想,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现在的期刊基本上都实现了数据化,所以查阅已经比以前方便了很多,可是我们如何查找最新的文献呢?我有两个方法

第一、我是Google重度依赖用户,使用的Google服务包括:GmailGoogle文件,Google日历,Google相册,Chrome浏览器,YoutubeGoogle分析,Google AdsenseGoogle地球,Google生活搜索,Google学术搜索,Google地图……等等(所有这些服务,你只要注册一个Gmail就可以全部拥有)。这其中,Google Reader是我很喜欢的一项,利用Google Reader订阅感兴趣的博客,及时关注它们的更新是我上网休闲的主要项目。如果你也写博客,或者经常更新自己的QQ空间,不妨尝试一下在Google Reader里搜索一下,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书归正传,如何利用Google Reader订阅呢?很简单,你只需要知道Rss地址即可。什么是Rss?它是一种格式化的网络更新语言,利用它我们可以即时查看最新的新闻,当然,随着Rss技术的使用,我们可以很轻松的查阅最新的文献,不用我们一个一个的输入进入不同的期刊来查看有否最新的文献,Rss会告诉我们那些是最新的文献资料。如果你订了相应的杂志的Rss链接,Google Reader会自动为你找到这个Rss源内容的更新,这样我们只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平台查阅,大大方便我们查阅。更好的一点是,如果你查看了大量的文献以后可能会发生其实以前已经下载过的问题,而在Google Reader里面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只要你阅读过的条目它会自动标记,这样不会出现重复下载的现象。

至于如何使用Google Reader来查看最新文献,我这里有自己整理的一些我们方向的杂志的Rss源的订阅地址,大家只要下载下来,导入Google Reader阅读器即可。当然还可以向Google Reader添加地址,这个只要在相应的杂志上找到地址加入即可。我们使用的ElsvierSpringer都提供Rss地址订阅,每个杂志的页面上都有,加入很简单。

如何导入Google Reader需要的地址呢?我以三个图说明

第一,   这个是Google Reader的界面



第二,   这个是我们点击右上角的Setting以后,我们需要选择Import/Export


第三,   我们只要在浏览那里加入我提供的订阅文件的下载文件即可。

我的Google Reader订阅文件下载地址:http://cid-7303e3835cbc4918.skydrive.live.com/self.aspx/Public/google-reader-subscriptions.zip

 

要使用Google Reader必须要有Gmail邮箱,所以,如果谁需要,可以向我发邮件(kyant@swu.edu.cn),我可以发邀请函给你,很方便就可以注册一个Gmail邮箱。Gmail邮箱还有很多好处,容量大(我的邮箱有7G,它还会随我使用的时间增加),而且速度快,很适合作为主要邮箱。

PS:很多人说你还是把期刊所有的文章浏览了,还是很费力啊。其实不然,以我为例,一般每天我抽半个小时时间出来查阅Google Reader上的更新,很轻松,而且最新的文献资料基本上都获得了。

第二、邮箱订阅。这里提到的邮箱订阅,订阅内容可以是某个杂志内容更新的Email alert。比如Electron. J. Diff. Equ.没有Rss链接更新,我们只有通过邮件提醒功能才能追踪最新的文献,邮件订阅也很简单,相应的杂志的介绍上有详细的说明。这里我不赘述了。

 

最后,还有大量的期刊不支持Rss链接也不支持邮件订阅,我们只有到相应的期刊网页上去查了,这里我也贴上我搜集的一些期刊的地址。(基本上都有关于我们方向的文章的期刊)

大量期刊链接地址下载:http://cid-7303e3835cbc4918.skydrive.live.com/self.aspx/Public/%e6%95%b0%e5%ad%a6%e6%9c%9f%e5%88%8a.zip

菲尔兹奖得主教你管理时间--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我如何安排时间(译自陶哲轩博客)(原文:On time management by Terry Tao)南开数学博士翻译[url=http://liuxiaochuan.wordpress.com/]http://liuxiaochuan.wordpress.com[/url]
受到一些评论的鼓励,我最终决定在这里写一些关于如何安排时间的建议。其实,我有这个打算已经一段时间了,可是就我自己的情况而言,这方面也还在做着探索(读者应该看看我等着写的论文排了多少!)而且很多想法未必成熟。(已经有一些经验写在advice on writing papers,比如page on rapid prototyping)而且,我的一些个人经验恐怕也不能对所有人通通适用,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类型以及工作状态。欢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啊,经验啊,或者建议在评论中写出来。(其实,即使我自己的经验,我有时候也不能严格的遵照,挺遗憾的。)
这些经验并不系统,我慢慢的叙述如下。首先,我足够的幸运,自己的很多优秀的合作者都在我们合作的工作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比如最近我的博客大家看到的论文,很多都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我的合作者们辛勤劳作的成果。一般来讲,我觉得几个人合作的时候,虽然常常要花费的时间要多一些,但是每个人实际花费的力气却令人吃惊的少,而文章的质量却更高。我发现自己可以同时与很多人在不同的工作中合作(因为常常他们为主,或者该工作实际上在等待进一步发展。)可是在我独自写论文的时候,我却只能同时只做一件工作。
由于一些学院时间的规定,在夏季很多的工作要做结,数量要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多。这些工作都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比如,很快就要有一篇文章完成了。在这篇文章上,我们已经花费了三到四年;从2000年开始,我在关于波映射的全局正则问题(the global regularity problem for wave maps problem)上已经时断时续的花费了8年之久了。)所以说,当一篇论文一个星期就出现,这可不是说,从怀有这个论文的想法,到真正写出来,仅仅花费了一个星期。其实往往整个漫长过程多是不被世人所知的。
另外,我解决严肃数学问题的能力常常上下变化,甚至每天都有区别。有时候我可以在一个问题上连续想一个小时之久;而有时我更适合去把我和合作者们的草稿式的想法给具体到细节的写出来;另外一些时候,我觉得自己只能收收邮件,改改错误,甚至打个盹,散散步。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应该根据自己的状态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如果我有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同时又有很好的状态,我可能就会关掉办公室的门,关掉网络,静下心来写这篇苦思已久的论文;而状态不行的时候呢,我就看看这一周的e-mail,投几篇篇论文,写写blog。总之我要做些跟精力的热情的高低很相配的工作。做数学够幸运的一点就是,你可以把大部分的工作在时间上做非常自由的调整(但是讲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外,我们必须围绕讲课的固定时间来做安排)。能够准确的判断自己在某个时段的工作能力以及对接下来的时间(比如这一天剩下的时间)做估计是很有帮助的。无论是太过自信,还是太不自信,在选择具体的工作内容的时候都会带来低效的后果。(我在这两方面可以说都有反面的经验。)
类似的。我有时会有一大堆事情,在长度,复杂度,困难度都非常不同。这一堆问题写在我的"要做"清单之中,如果其中有某个需要很细致的思考的话,我会完全排除掉其他干扰,只将注意力放在这一个问题之上,其他的能拖后的拖后,能放弃的放弃掉;我只有在各项工作都不会耗费我很多时间的情况下,才会同时在各个方面工作。(而且,我还在这些工作中都没有什么灵感。)常常发生的情况是,这些任务要比我预想的难,需要更多的精力,时间或者是耐心才能够完成。这时侯,你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休息点"(比如,证明一篇论文中的关键命题;写下讨论中的一个想法,写出来黑板上的某个灵感,或者把一个论文草稿具体完成到细节。)使得这件工作可以放下来不想一段时间,等到回来的时候依然能够很舒服从断开的地方直接继续原来的工作。应当避免在一件工作完成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没有找到合适的"休息点"。结果要么这件工作半途而废,要么留在脑袋中不能彻底忘掉,以至于影响其他的工作,而当你把这个问题捡起来的时候,常常要从前面的什么地方重新开始思考,浪费了时间。但是也无必要拿到一个任务就一次完全的完成,只要找到合适的暂停的地方就好。举一个俗气一些的例子:我在写信的时候(一般都是我工作状态较差,不能去做严肃的数学问题的时候),我会写完并打印好,装到信封之中,然后就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而一般不会马上就邮寄出去(包括很多类似的东西都放在一起)。直到我"固定的地方"堆满了文件,而我有没有什么其他事情好做的时候,我会统一的把他们一起处理。(比如当我的电脑出点问题的时候,就是个不错的时机。)
一般的讲,有些不需要很集中精力处理的问题最好能够成批的处理,而那些需要集中精力分别应对的任务,就不要被杂事分散了力量。
跟所谓的"休息点"的寻找相关的一点就是要会把又大又长的任务给切碎,让他们变成若干的小问题,而且每个问题又能够有很好的独立性以及自洽性。最好不过的就是每个小问题都能有他自己的意义。举一个例子就是,我是完全不大可能一次性完整的写出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而当我把它们分成了19个部分之后,这些部分都相对可以很好的处理,而且又能够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而且,我还发现,把自己逼到悬崖边上也常常很有效。我提前宣布要讲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这给我带来很多动力,不至于半途而废。)
(译者注: lectures on the Poincaré conjecture 是陶教授今年的一门博士课程,课程参考著名的Perelman的三篇论文,田刚的500页的书,以及朱熹平,曹怀东的300页的论文为教材。由于课程非常艰深,因此上课的具体要求十分简单,只要坚持听课就好,没有任何的作业或者考试要求。这门课的主页以及所有讲义在陶教授的博客上可以看到,链接在这里。)
现代文字处理的优点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间断下来,将草稿保存。又很容易找个时间继续。这个blog就是这样。我非常惊叹于在计算机时代之前的那些数学家们,他们居然能够写出如此高质量的论文甚至是厚厚的一本书。而我即使有秘书的帮助,也会觉得这件事相当的困难。
有时候应当花费大段的时间来学习某种技术,因为这些技术将会在未来不断的被使用。这其中一个好的例子就是数学中的latex编辑软件。如果你打算写很多的论文,那么就应该花费些时间仔细研究一下这个软件,给自己将来带来方便。好好的学习一下譬如怎么画图怎么做表等等。近来,我试图利用宏定义的方法将标准的latex码(如\begin{theorem} … \end{theorem} \begin{proof} … \end{proof}等等)简化,节约了击键次数。每次的时间节约当然很少,但是累计起来,效果就会不同。而且,在工作的时候如果有效率很高的感觉,人也会精神抖擞,士气高涨。(写长论文的时候就能有体会。)
而在另外的一些情况下,却反而可以对一些任务进行推迟,延误,甚至放下去做些其他的工作。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同样的重要。面对一个给定的任务,如果一个人等到自己的技能更强悍,或者是发生了某件事情使得这个任务变得不再那么重要,那么这个工作显然就变得简单了。比如,我目前关于波映射的论文( papers on wave maps)被延误了好些年,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没能坚持。然而回想起来,我看到把论文放在那一段时间也有不错的方面。当初我计划中的方法在技术上简直是个噩梦。真的很有必要等待合适的工具出现,等待对这个领域的理解的加深,然后在对问题有更深刻更有效的处理。  [也许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我的博客中,还有很多的文章草稿我觉得还不成熟,至少现在还不是露面的时候。它们还在等待进一步的修改。并不是所有的想法或者话题都能够顺利完成,变成一个有意义的结果,参考我的另一篇"利用垃圾箱"。(use the wastebasket)]
我的最后一个建议就是要制定一个计划之后要尽最大努力坚持下去,一个不能全心投入的计划还不如干脆没有计划。我的计划包括我自己的PDA和笔记本,我的e-mail同步。我的各种计划和办公室中其他的设计好的东西保持一致。我还有一个"保留的"黑板,上面写得东西也许只有我自己能完全明白。我并不想很详细的在这里把这些写的很详细。总之,我已经很习惯于我的这些计划,而且到目前为止一切都非常好(尽管我可不希望有人把我的黑板擦干净!).选择怎样的计划显然是一个非常隐私的事情,我当然也不大可能对每个人给出最好的建议,只能讲讲自己正在实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方法给我赢得了很多的时间;我不用花费精力去考虑自己在周二下午3点钟该做些什么;为了目的A,B,C,在X,Y,Z方面都需要做些什么也不用再操心,这样我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于理解数学本身,抑或证明一个有难度的命题,或者什么其他的的工作.  [I我还发现,当划掉计划中的任务时所带来的心理上的舒适感也会带来动力,不然,有些工作可能会由于没有兴致而最终搁置。]
哦,最后还有一条:有时又需要及时放弃自己的规则而容许有效地调整。比如说,当我在午饭时(随便抓些东西吃吃)为下午的工作做计划时,有时会被同事或某个访问者所打断,结果要出去吃饭。结果常常发生的情况是,在这顿饭上我得到的比在办公室中更多更好(在数学上或者在其他方面),尽管不是按我事先所预料的方式。而且这个过程常常更令人愉快 (有时候,脱离会议讲座甚至脱离会议本身去做自己的论文也会有相同效果)

转载:我们已经是谈不起恋爱的80后。。。。。

我们已经是谈不起恋爱的80后。。。。。

<
[li]

现在的我们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但是身边好多同学和同事仍然是单身。
当我问及他们的时候,回答都是:婚姻是件大事不敢太草率了,
所以选自己另一半的时候更多的是理智。
然而,好多没谈过恋爱的人还是期望自己能谈一场真正的恋爱,
然后和自己心爱的人携手走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谈恋爱对80年代的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不只是我一个人,因为我们都谈不起恋爱了。
不管谈过还是没谈过,都不敢把太多的感情放在恋爱上,
因为害怕失败,我们已经承受不起。



有同事去相亲,有时不错,回来后就经常联系。但是她说找不到恋爱的感觉,更像是朋友,
他们不会付出太多的感情,也不会对你太好。
是啊,可以理解,
因为男人们也害怕,他们同样不敢去尝试,
害怕自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姐妹们谈起婚姻的时候总是在说,找个对自己好的男人就嫁了吧,
不管自己喜不喜欢,结婚后都会对他好,
生个小Baby踏踏实实过一辈子。
男性朋友则是找个会过日子的女人,
好好待她,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了,
因为在外面打拼真的很累,想有个温暖的家。
才发现恋爱已经离我们远去,
剩下的只是婚姻、生活、日子。





想想我们的这些80后的人们,爱情远离我们,结婚又像是完成使命一样,
经济条件也不是那么重要,
找个男人(女人)踏踏实实过日子才是我们的宗旨。
当妹妹告诉我她们宿舍的女孩如何如何谈恋爱,
如何如何换男朋友,如何如何浪漫,
我只能感慨"你们还有谈恋爱的资本和勇气。"
妹妹说你也不老啊,别总把自己想的那么老,赶快给我找个姐夫。
我们并不是承认自己老,至少我这样认为,但是爱情观和婚姻观还是大不一样的。



当有朋友问起我什么时候结婚?我说连男朋友还没有和谁结婚啊?
"那找一个嘛!"
"又不是逛商场,说找个就找个?"

"哎呀,要求不要那么高啊!"
其实我也和姐妹们一样的想法找个仅仅对我好的就好了,
相貌、学历、经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能力。
"三高政策"也只是我们茶余饭后开的玩笑话罢了。
姐妹们经常说,当真正有一个疼我们、爱我们的人摆在面前的时候,
我们一定好好珍惜。




是现在的好男人少了吗?
不是,我不这样认为,好男人还是很多的,
只是我们没有发觉又或者是发觉了没有勇气去说服自己。
好多女孩都是放不下自己矜持,总认为男孩应该主动。
因为我们不像90年代的人们敢爱敢恨,
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爱,哪怕是被拒绝。
至少我身边的好多朋友都是这样,错过了好多好男人,
当自己心爱的男人成为别人的老公的时候,
而且是通过别人介绍结婚的时候,

而我们只能偷偷的抹一把泪,
又或者关几天自己禁闭,默默的为他们祝福!

故事的结局往往是那么伤感……
为什么我们宁愿彼此都受伤,也不愿意把心中的爱说出来呢?
或许是因为 我们总是不确定对方心里是否有我们,
所以我们总是在矛盾中把自己的恋爱丢掉了!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结婚的年龄。
可是此时我们真的已经谈不起恋爱了!



聊qq的时候
喜欢隐身了,
不怎么爱在群里发言了,  
同学聚会必修的两个项目:吃饭,KTV
小孩都开始叫自己叔叔或者阿姨了,
虽然经常不大情愿地反驳着:叫姐姐,叫哥哥
不管你是一人独处时,还是身在人群当中
就像那首歌中唱的一样,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有点不喜欢节日了 节日只能让幸福的人更幸福 孤单的人更孤单。
慢慢发现自己没那么愤青了,遇到不公的时候,会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
开始不喜欢被人说 成熟!
我们的爱好中必定有一项是睡觉,
可不知为什么 凌晨12点前很少会入睡!
漫漫的什么都可以"随便",因为没那么多时间,也不在意那么多的事情。
总觉得别人不可能了解自己,并以此作为对别人不屑的理由。

曾经以为一辈子陪在身边的朋友,某天某月,就突然发现他们都不见了
午夜醒来,才愕然发现,从来都是只有自己一个人,
人越成长,越容易孤单。



80后的我们,有很多的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
80后的我们,有的出名,有的默默无闻。
80后的我们,挣扎过 彷徨过,还是挺过来了。
80后的我们,褪去青春年幼的稚嫩,开始适应社会大家庭。
我们的心里都很清楚,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
亲情的分与合,
爱情的分与合,
友情的分与合,
曾不顾一切的追求过的,后来变的一文不值得。
父母曾百般阻挠的事,直到自己受伤,才明白,父母原来是对的。
曾无数次的问过自己,为什么活着?
到后来,已经懒得的去想活着的意义。





曾为了爱情可以不好好的读书,
到后来为了工作可以丢下爱情。
现在是否还记得最初的梦想?
或者说, 还有多少人,一直坚持着自己年少时的梦想。
在家里,父母对我们百依百顺,
出了家门,我们对社会百依百顺。
看不惯的事情也就渐渐习惯了,不知道这种习惯是好是坏?
我甚至不知道我现在的梦想应该是什么?
但有一点的是肯定的,
不会再做一些年少轻狂的梦了......

[/li]
------------------------------------------

本文转载自:糊涂异人: 我们已经是谈不起恋爱的80后。。。。。
用QQ邮箱阅读空间 订阅糊涂异人
什么是阅读空间?